楊家堡的窯洞時代一直持續(xù)到80年代中后期,然后進入了半磚瓦時代。這時候的房子用黃土打墻,用木梁、木椽和小木板蓋頂,外墻最頂上兩層用青磚裱一下,做出簡單的小小的飛檐的樣子。
站在村外看,楊家堡的顏色是高高低低的黃土墻和墻頂上一點點的青色。但是,村里有兩棟建筑是完全不同的。這兩棟建筑從墻根兒到房頂,一水兒的紅磚,墻角還有混凝土加鋼筋澆筑的柱子。楊家堡其他的房子像是從黃土里長出來的,而這兩個建筑像是從天上落下來的。這兩個地方一個是學校,另一個是廟。
學 校
楊家堡小學有六個年級,兩個老師和兩間教室,每個年級2到10人不等。每間教室三個年級,老師進門第一句話是,現(xiàn)在是二年級的語文課,一年級和三年級的同學上自習。這時候二年級的學生們得抬頭挺胸,背起手臂開始上課,另兩個年級的同學埋頭自習。
自習的同學們有個特權(quán),可以自由走到操場上,在自己的“領地”內(nèi)學習。黃土地面做紙,用廢電池中間的墨色鉛棒做筆。自己在地上畫一個大方框,在里面整整齊齊地寫上老師布置的作業(yè),等到下課的時候,老師就在各個方框間踱步,檢查作業(yè)。這領地在上課期間是有“法律效力”的,其他任何同學不能隨意踏進,要是有人惡意涂抹了地上的字跡,當事人可以直接告老師,這和撕別人作業(yè)本的行為是一樣的嚴重。我弟弟在學前班的時候開竅比較晚,a、o、e這些字母學的費勁,寫的難看,老師想了個好辦法,用一根尖尖的木棍在地上深深地刻下這些拼音字母,學生只要拿著鉛棒沿著痕跡一遍遍描就好了。一學期過去,那二十幾個黑黑的字母像是一幅奇怪的篆刻作品呈現(xiàn)在校園里。事實證明這是一個雖滑稽但有效的教學方式,學前班畢業(yè)考試我弟弟對拼音字母做到了真正的倒寫如流,快速且標準。
要是太陽太曬,自習的學生們可以趴在教室外面的窗臺上寫字。低年級的小孩個子小,夠不到窗臺,得站在自己的小凳子上。剛?cè)雽W的小孩踩著凳子趴在窗臺上,經(jīng)常忘了寫字,要么走神,要么盯著玻璃窗里面給其他學生講課的老師,等到老師突然呵斥里面同學的時候,他一緊張腿一軟,摔到院子里去了。等他哇哇哭的時候,老師跑出來大聲問:“你咋了?”旁邊的答一句:“老師,你罵人的時候,他嚇得掉下去了。”老師沒話說了,等小孩兒爬起來抹鼻涕眼淚的時候說一句:“好了好了,別哭了,別哭了,給你放假半天,回家去吧。”這傷員來不及收拾書包,破涕為笑,帶著滿身的黃土小跑著出了校門回家玩去了。
六個年級,兩個老師基本上是連軸轉(zhuǎn),雖然只能開語文數(shù)學兩門課。我三年級的時候,學校不知從哪里弄來一把手風琴,老師上過師范學校,會拉琴會唱歌,教給我們唱《世上只有媽媽好》,《沒有共產(chǎn)黨就沒有新中國》,說是唱好了可以去學區(qū)里參加歌詠比賽。練了多半個學期,后來我們學校的參賽資格被取消了,因為我們?nèi)W區(qū)要下一座山,翻一個溝,再上一座山。老師說小孩子太多,怕從山上滾下去,不敢去了。
楊家堡人少,不像小村子,更像個大家族。所有人都姓楊,大家都能正兒八經(jīng)的排上輩分,學校的老師一個我叫三叔,一個叫大哥。但是進了學校大門都得叫老師,三叔是大楊老師,大哥是小楊老師。大楊老師從師范畢業(yè)之后直接回家,蓋學校、招學生、當校長。學校剛蓋成的時候,新黑板上的油墨還沒有干透,他用粉筆寫了一行字:學而時習之,不亦說乎。第二天去擦的時候,這行字和油墨一起干了,怎么擦都不能完全擦干凈,到現(xiàn)在為止,楊家堡小學的黑板上還有一行淡淡的粉筆字:學而時習之,不亦說乎。
小楊老師初中畢業(yè)十幾歲就當了民辦老師,一直當了三十幾年。后來有好幾次轉(zhuǎn)正機會,他要么不符合條件,要么符合了條件又排不上號。他話少脾氣大,有一年又錯過了轉(zhuǎn)正機會,他衣衫襤褸背著玉米面饃饃帶著喝水杯子,騙開縣教育局局長的家門,進去說要安營扎寨常住,局長家里人都嚇壞了。局長見多識廣,對他曉之以情動之以理。小楊老師回來后說他和局長成好朋友了,我們都很佩服他。再后來換局長,他還是沒能轉(zhuǎn)正。后來我上了大學念了新聞專業(yè),他知道我以后要當記者,就很莊重地和我說,你以后到了報社給我呼吁呼吁,我為教育事業(yè)貢獻了三十幾年了,工資連飯錢都不夠。我后來沒當成記者,也沒辦法給他呼吁,每次見他都很慚愧。前幾年他走好運了,兒子女兒都考上了大學,他也坐著末班車轉(zhuǎn)正成了公辦老師。他背著自己家地里的大西瓜又去感謝領導,領導說不能收群眾禮物,他又把西瓜背回來了。
楊家堡田地少,雨水少,收成少,讀書是不多的出路之一。學生考上了重點大學,家里說,去了好好學,出來找個好工作;考上二本的,家里要賭一把,復習一年,試試考重點;沒上本科線的,那必須得復習,一年兩年三年,考上為止。
廟
廟是神圣的地方。
廟門上年年貼對聯(lián),每年的橫批都一樣,要么是風調(diào)雨順,要么是國泰民安。其實神除了管這兩件大事之外,要照顧的更多的是一些小事。
楊家堡每年過年有兩件大事,一是“問莊稼”,一是“接喜神”。“問莊稼”是在三十晚上,村里的男人們都跪在廟院里,兩名轎夫請著神龕打字,主事的提問,神通過轎夫手里的神龕回答。來年麥子能有幾成,豆子幾成,玉米幾成,土豆幾成。神說完落座,信眾奠酒燒紙放鞭炮。第二年種地的時候,三十晚上的信息是重要的參考。
“接喜神”是個歡樂的儀式。按照神指定的喜神方位,全村的男女老少在大年初一的清晨,趕著全村的驢、騾、羊群向這個方向進發(fā),小孩子們穿著新衣服,跑在最前面放鞭炮。來到村外的開闊地的時候,各種爆竹、二踢腳,還有自制的威力巨大的雷管兒,都在這里燃放。人們在積雪里互道過年好。等到太陽慢慢高起來,孩子們帶來的鞭炮都放完了,年老的大聲問一句,喜神接上了嗎?中年的齊聲喝:接上了。儀式結(jié)束。孩子們掉頭往村里跑,大人們相約去誰家喝酒,老人們走在隊伍的最后,慢慢的聚成堆兒,年紀小的給年紀老的作揖拜年。
神有時候還要管訴訟。楊老七家的羊丟了一只,他懷疑是楊十七藏起來了。兩人一開始先聊各自放羊的路線,看看有沒有羊串群的可能,慢慢的楊老七就覺得找到了證據(jù),要楊十七還羊,楊十七覺得自己受到了莫大的誣陷,兩人在大路上高聲爭執(zhí)。最后,楊老七使出殺手锏:你說你沒趕我的羊,你敢不敢和我到廟里發(fā)誓?楊十七也不示弱,發(fā)誓就發(fā)誓。走!走!兩人臉紅脖子粗,快步往廟里走去??斓綇R門口的時候,楊十七腳步慢了:要不我回去再到群里點點數(shù)。楊老七也回一句:那我再到山里找找。畢竟進廟發(fā)誓是個嚴肅的事,鬧到這個份上,兩人都不太好意思。兩人各自找到臺階,回家點數(shù)的點數(shù),上山找羊的找羊……
楊家堡的人們信神。所以大大小小的事情,都會去廟里問問。蓋房子要問方位,娶媳婦要問日子,孩子考大學也得到廟里禱祝幾句。最有趣的是,頭疼腦熱也去問神,按照神的指示,要么在家里某處掛個鏡子,要么在院里某個地方燒點黃紙,或者去祖宗的墳上送點祭品。還有些時候,神會告訴他,你這病該去醫(yī)院了,好好打針吃藥掛吊瓶,這家人便安安心心的去醫(yī)院了。
人們接受神的庇護,也以自己的方式敬神。最大宗的開支當然是建廟了,廟不像學校,可以從鄉(xiāng)里籌點錢來,建廟只能自己出錢。好在建廟集資有個便利處,可以到鄰村去化緣,有家境殷實的,樂意為楊家堡的廟貢獻點力量。廟修成的時候,還鑄了一口小小的鐘,上面是密密麻麻的人名,本村的外村的,人人的貢獻都記在上面。這鐘掛在廟檐下面,來上香有興致的就找根木棍敲一敲,給安靜的村子一點悠長的小小的聲響。
平時廟里香火不多,有閑暇的老頭隔幾天去上柱香,掃掃地,灑灑水。香火多的只有中秋、春節(jié)這些大節(jié)日。但農(nóng)民有農(nóng)民的虔誠,每家每戶都把第一籠新麥饅頭端到廟里供奉。新麥饅頭就是用當年的打下來的麥子磨出的面粉蒸出的饅頭。家里人要等到饅頭在廟里供奉過之后才能吃。新麥饅頭的味道確實是不一樣的。
學校在村北,廟在村東。
這兩棟漂亮的磚瓦房是楊家堡人們的信仰所在。所謂盡人事,聽天命。人們把奮斗和努力放在學校和田里,把命運和未知放在廟和神那里。拼盡全力,然后心安理得。
(來源:新疆集團黨政綜合辦公室 楊秀)
版權(quán)所有:中國慶華能源集團有限公司 京ICP備11023219號-1 京公網(wǎng)安備11010502042994號